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61章 阳武口之战

绍兴元年腊月,洞庭湖上雪霰霏霏,冰风如割。荆襄官道上,王燮部大军自江陵调发,旌旗蔽日,号角连营,直压湘北。朝廷惧「大楚」余孽效仿方明之势,命王燮总制荆南、潭、鼎、澧、岳五州军政,以五万之兵水陆并进,图一举荡平洞庭水贼杨幺部。

王燮素以宽厚自持,然于军务极严。至岳州后,观洞庭水势浩瀚、泽脉万条,知贼兵若鱼得水,不可轻敌,遂定策:自下游水路主力正面压迫,由右世达率两千轻舟兵北上鼎州,自上游迂回包抄,会合程昌寓所部,一东一西,夹击贼首杨幺。

右世达兵轻行若电,腊月十五夜过澧水密道,十九日抵鼎州,隐于枯林间。杨幺却早得湖上渔人密报,已布伏于桥口以东,水路两侧芦苇间藏有车船巨舰与火炮部队。

腊月二十九,王燮水师由岳州东门下水,战船五百连营。日暮风急,舟行至桥口水口,忽闻两岸号角齐鸣,湖面上百艘高大车船横列中流,船体装甲以牛皮裹铁,楼舱三层,居高临下。车船后部巨木辘轳转动,两翼展出火箭与火雷筒阵。

王燮惊诧:「此辈果然学方明之术!」

未及整军,杨幺亲率前锋十艘车船,拉开楼炮门户,火罐接连投下,水面烟雾四合,火光连天。神武后军统制部兵欲进不能,退无可退,一时间舟船互挤,搁浅翻覆者十余艘。

王燮中军旗船尝试发动弩箭反击,奈何洞庭冬水湿重,弩矢无力,飞不及敌船楼板;而湖贼火罐中竟掺杂夹胡桃,中者窒息翻倒,喊杀声与水声混作一片。

是夜,右世达部赶至桥口北岸,未及与主力合击,已见烟云中旗船撤退。王燮披甲登岸,汗湿重袍,喟然道:「此贼有备而来,非寻常水寇也!」

是役,王燮军折损舟船七十余艘,阵亡三千余人,洞庭湖水一夜血红。杨幺趁势招降当地乡兵,湖西、澧阳、君山一带州县震动,风传「大楚军已炼天雷,欲夺岳阳、控荆州矣!」

腊月三十,王??亲率神武前军万余,自江陵陆行南下,涉雪过石门,抵鼎州后不敢轻进,观上游地形与湖湾水脉,断定杨幺主力必藏于上游诸寨,遂布「逆击之阵」,将军程昌寓领五千精兵由西岸酉港间道进发,以牵制贼军主寨。

王??自则留兵三千于洞庭湖口、牌口、章江口等三处水路要冲,设伏兵以待——计在诱杨幺自上游奔逃,下游伏军一举切断归路,擒其本营。

是谓「上诱、下断、中击」之策。

然杨幺早于前月已得商贾水客密报,知王??有上中下三路合击之意,遂设反计。

他假意恐慌,命人奔走酉港,将大楚水寨之妇孺老弱、粮草船舰悉数迁出,佯作大营空虚。又选精兵二千伪为败卒,扶老携幼,引宋军深入,转移敌军视线。

同时,他亲自督制「流舟伏击」之计,选车船八艘,布于湖西岸草港内,用蒿草覆顶、灰布遮旗,撤去船舰标志,满载火药毒藻雷罐、火箭火弩之器。

腊月三十夜,大楚水兵四千乘此车船八艘,自上游酉港放流而下,偃旗息鼓,顺风潜行。每船系铁锚于舱底,沉于水中一半,仅留上层楼舱可藏兵十数。

初一辰时,王??伏兵部将许世钦见有数艘破旧舟船自西北漂来,内无旗帜,疑为楚贼逃卒,笑曰:「败兵而已,何足惧也!」

不料流舟近岸百步处,忽闻舱中铁锁震鸣、号角乍响,船舱两侧板开,火罐雨下,毒烟四合!随后浓烟中爆起三声霹雳,雷罐炸裂,震得岸上营帐飞散、兵卒仓皇。火箭纷发,如雨下之。

伏兵中受烟者立仆,岸上惊呼声、马嘶声、焚营火起,许世钦怒斩败卒数人无法止乱,眼见湖面八艘车船如巨鲸突入,两翼又有大楚快舟百艘趁势破浪杀来。

王??闻报,自鼎州疾奔六十里,至牌口已是日落。所见乃三万伏兵之营,化为断旗焦土,军士残卒万余南逃,溃不成军。

是役,杨幺以八艘伏舟、四千精兵,击溃王??三万伏军,焚营七座、夺舟三百余艘,洞庭湖口尽归大楚控制。

而上游程昌寓之军于酉港攻寨未果,困于泽中,粮草将竭,不得不仓皇北退。

王??震怒,却苦无再战之兵,只得令水军全线撤守岳州,洞庭一役,宋军大败,大楚之威震动荆潭。

绍兴二年正月初十,王??整合前次战败余部,会程昌寓、崔增、吴全等统制,合步骑三万、水军七千,自下沚江口起陆水齐发,剑指洞庭湖西岸诸寨。宋军军法重整、军纪严明,一路兵锋直指大楚根据地。

然令诸将费解者,乃沿岸黄雀寨、鹞子湾、盐井口、白茅洲诸寨皆空无一人,仅留断缆残篷,牛马鸡犬皆不见踪影。有人以为贼军闻风先逃,有人则疑为诱敌之计。

吴全曾曰:「若其真弃湖而走,洞庭可平矣;若其假败实伏,则我辈恐将重蹈王公前役之覆。」

崔增不以为意,道:「此等贼子,焉敢再犯?王公亲临,三军皆精锐,数月操演,火器齐备,岂可疑鬼疑神!」

遂率水军数百舟船自下游直入湖心,直向阳武口而去。

时正午后,晴风猎猎。宋军方自湾口驶入湖心,忽见前方漂浮数艘破车船,旗帜断落、桅杆横斜,水面火光隐隐,似有人纵火自焚。

吴全遥望,惊道:「莫非败卒欲焚舟溃逃?正可乘势斩草除根!」

未及鸣鼓命军,一声长啸自水面远处传来,浓烟骤起,湖心四面忽现数十艘巨型车船——皆系重链,首尾连横,横陈水面如铁索横江。每艘船顶搭置投石车、弩炮、火铳,甲士披铁甲、赤巾绑首,正是大楚水师精锐。

其上更擂鼓齐鸣,号角如雷,火罐、毒烟、焰箭齐发,巨船横冲而来,舟船撞沈者数十艘。

崔增见楚军突起,失声大呼:「中计矣!」急命撤退。奈何湖面风急流转,车船难转舵,又为楚军以「沉铁钉绳」缚住湖底,舟船前进不得、后退不能。

大楚将分水犀牛童良自西岸以快舟截其后,水底鳌鱼柯炳从东岸水港潜出,两翼合围,如瓮中之鳖。

顷刻之间,烟雾缭绕,火舌纵横,舟船焚沉者如山倒。崔增战死船头,吴全投湖溺毙,部将数十人皆为楚军所斩。舟船焚者百余,溺卒与被俘合计万余。

捷报飞返酉港,大圣天王杨幺亲率残军整编之众,再次点齐水师四千、步军五千,利用洞庭湖上下游诸水道,迅速迂回至王??、程昌寓所部后方。

初战阳武口水面,楚军火器奇袭,统制崔增、吴全水军尽覆,王??勃然震怒,强令诸军从陆路再剿,欲「一雪耻辱」。

王??统率荆南、潭、鼎、澧、岳五州之军,自称「神武前军统帅」,自下沚江发起大举围剿。其军号称五万,实则兵员不整、战力参差,其中三分之一为临时征集之杂兵,另有数千为曾经溃败于金军之残卒。王??素以「避战自保」著称于北线诸将,然今奉命南征,不得不强起声势,以雪「前耻」。

二月初三日,楚军再以车船骑卒混编军,自酉港突击荆南后路,并以火弹焚其军粮。楚军以车船为首、火器为翼、快舟为箭,正面鼓击,两翼侧袭。

王??本欲收复湖区,不意后路再断,饷道被掳,军心溃散,一时惊愕失措,下令「鸣金收军」,却不料主力「神武前军」早已溃乱,数千兵卒弃甲溃逃。程昌寓战死于章江口,王??几为乱军践踏,身中二箭,仅以身边五百亲骑护送,狼狈奔逃回江陵。

荆湖百姓见其败状,或阻道焚桥、或投石骂阵,皆曰:「此军昔日从金虏手中不战而退,今又鱼肉吾乡里,愿得其肉而啖之!」

王??溃军自洞庭湖撤至澧州一带,沿途大肆劫掠。其部将曾贵、刘仲升等纵兵搜山捞井,妇女被污者数百,牛羊粮米无一存留,烧村焚屋无数。

潭州知州李壁上疏朝廷曰:「王??溃军,败贼未歼、害民更甚。今澧岳之民,宁愿归附贼幺,不肯再见宋军。臣观其军,纪律崩坏、将帅无功,诚为江南一大蠹矣。」

更有南路巡检使报称:「荆湖南境,贼幺未至,宋军先掠;百姓皆焚屋逃入深山,宁以为寇所掳,亦不欲为官兵所辱!」

二月初八,枢密使张浚得报大惊,入朝请罪。赵构龙颜大怒,下诏斥责曰:「王??率五万之师,三月三战三败,徒令逆贼扬威,朕闻民有挈幼投湖以避者,岂忍哉?」

二月初九,朝命:王??即日革去制置使官衔,所部神武前军一万五千人马,改隶韩世忠麾下,调赴利州东路镇守,永不得入荆湖。

楚军回师酉港后,修渠筑垒,民自四方归附,旬月之间增兵三万。杨幺立坛告天,亲书《誓师文》曰:「宋廷无能,官军为寇。楚人自立,与民同心,廓清荆湖,保我山河!」

更派使节至金陵,意欲联盟抗宋,声言:「南有大楚,东有大明,北金犹在。天下岂归赵构一人哉?」

至此,洞庭上下尽入大楚控制,宋廷再失三郡六寨之地,荆南震恐,潭州危急。

杨幺升帐于酉港,登高言曰:「王公败走,荆湖之地可图矣!」

大楚诸将高呼万岁,群臣建言称帝者日众,杨幺却冷笑曰:「大姐尚在,中原三分未定,吾岂可妄动天命?再待一年,荆南即是我家之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