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白海都护
永乐十一年初夏,方梦华端坐于金陵官邸之中,翻阅着从北海舰队传回的奏报。信中述及一件曾经被无数人视为不可能之事——
三年前,辽南半岛合厮罕、别里买两大猛安女真部族,在被明军歼灭武装、流放至北冥大荒后,竟于北方苦寒之地生根发芽,建立起堪察加湾畔第一批屯垦村落。
当年,辽南之战打得极苦。
合厮罕猛安坚守铁山、化成关、复州等地,依山扼险、负岭为城。
明军主将们本欲以屠戮平定之,但方梦华坚决反对:「女真之民非皆敌寇。彼等妇孺,止因族属被役耳。今若尽杀,非唯失德,亦开永世之怨。」
于是,她提出了震动三军的命令——将所有不再反抗的女真族平民,迁往北海道千岛岛链北端那个没人肯去的北冥大荒(堪察加半岛),开垦立国!
当时,无数人认为这是异想天开。
千岛之北,寒风如刀、酷雪封山,人迹罕至。
任谁也不相信,那群被剥夺了兵器与马匹的辽南女真人能在那样的荒凉之地存活下来。
然而,三年后的今日,北海商行传来的消息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合厮罕、别里买两大部落,在苟延残喘中学会了狩猎、捕鱼、筑屋、煮盐,并修筑了北冥港口,与舟山军北海舰队建立了定期贸易!
——他们以海兽皮、大马哈鱼干、兽脂、北方珍珠与明国交易布帛、铁器、盐巴与酒米,逐渐自给自足,甚至有人开始学习女真文与汉文,请求派遣教师。
永乐八年冬末,堪察加半岛南端,库罗湾畔。
海风如刀,大雪没膝。
合厮罕与别里买两大猛安所属六千三百四十二名女真老幼,随着舟山军北海舰队第二艘补给船登陆完毕,仓皇站立于风雪交加的陌生海岸。
身后是冰封的大海,身前是一望无尽的冷杉林与火山雪原。
当初被俘流放至此之时,众人中不乏悲声哭泣,甚至有族老咒骂方梦华:「不如一刀杀我,何苦丢来鬼地受冻饿死!」
但日子久了,海风吹干了眼泪,饥寒击碎了怨怼,人人明白:活下去,是唯一的路。
初到之时,族人以为挖地便能见泉,谁知冻土深达三尺,只能斧砍寒冰,用火熔雪为水。
男人们砍木筑棚,妇女采藻煮汤,儿童捡贝捕蟹。
族长之女温蒂罕合里娅剪下兽皮缝作襁褓,安抚啼哭的婴儿;别里买残部的一位老巫婆则烧熏柏枝,以驱瘴寒与惊惧。
舰队留下一批粗铁器皿与锄铲铁斧,却远不敷用。有人学会敲碎火山石磨制刃器,有人把破烂马镫砸成铁钩、鱼叉。
日复一日,渐有小屋成形。最早的一批,便以冬季半地穴式建造,用厚草皮盖顶、石土夯墙,中设火坑供暖。这些建筑,就是后来「北冥村落群」的雏形。
当大马哈鱼洄游季节来临时,他们发现溪流中竟密布鱼群。
有人赤足下水以签刺为业,也有人学会了当地伊捷尔缅人般,用骨叉和柳篮编网设陷。最初的接触发生于一次鱼猎之争:几位伊捷尔缅猎人发现了新来的异族,彼此警觉戒备。
女真人以为遭伏击,立刻张弓戒备。伊捷尔缅人则吹响骨哨、张口咿呀言语。
双方本几近兵戎相见,幸亏别里买部有一老渔人曾与滨海靺鞨通婚,知晓部分古老通古斯语系词汇,勉强与之对话,这才避免冲突。
伊捷尔缅人告诉他们:「鱼不是你们的,也不是我们的,是雪神每年赐予寒民的恩典。」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合厮罕族长温蒂罕玛法,他回以一句:「我们不是来夺,而是来活的。」
此后,两族虽语言不通,却以鱼干、盐巴与铁器为媒,开始最初的物物交换。伊捷尔缅人教他们寻穴熊、掘地貂、制鱼篮、烟干大马哈鱼;女真人回赠铁斧与火石、皮靴与粗棉。
由此,一批批定居点沿着库罗湾逐步建立:塔格村、雪羽村、北风村、乌格里村……
每个村落约百户,由旧部猛安管理,推举村长、共设鱼仓、筑神龛、养狗拉雪橇、制雪鞋弓矢,开始逐渐走出生存线。
别里买与合厮罕两位老族长则在一座海湾中设立集会所,命名为「新黑龙」,寓意重建昔日黑龙江女真之荣光。
三年后,当北海商行的舰队再度靠岸时,所见之景已与当年截然不同。
岸边旌旗猎猎,云烟升腾;码头初具规模,舟船出入;儿童念诵着粗糙的女真文发音,老妇穿着明国棉衣在雪中晒鱼;远处的林边有石塔,祭天火尚未熄灭,祖灵在风中低语。
北海道总督马友感慨道:「此等苦寒之地,他人来则死,女真来则活,诚哉强族也。」
而就在这片银装素裹之地,一枚微弱却不熄的文明火种,已悄然燃起。
永乐十一年二月,北冥海寒潮稍退,虽风雪未尽,海面却已通航。
舟山军第三师千岛团团长王大虎与其妻、副团长周蒙花自择捉岛登船北上,奉命巡视堪察加半岛北冥大荒的开发进度。
千岛群岛中,得抚岛、新知岛、占守岛一线,舟山军经营已六年有余,自北本州虾夷投降之日起,码头、船坞、屯田、学舍具备。南风商船、北海渔舰来往不绝,通番通明,税粮入仓。
而如今,要让「北冥」成为这条物流链上的一环,正是王、周二人此行要务。
北冥初见,远比旧时想像中荒芜之地来得可敬。
在库罗湾与阿瓦恰湾之间,十余座村落如星罗棋布。王大虎与周蒙花登岸后,受两猛安余裔合勒图与也里哈迎接。雪地里,伊捷尔缅与女真人并肩而立,服饰各异,却皆神色自信。孩童持木剑鱼叉,年轻人则备弓刀披熊皮,村前巨熊熊首挂于树帜之上,赫然标示部族勇名。
「这就是你说的‘饿极难民’?」周蒙花眼神一挑。
王大虎嘿然笑:「看来已成自立一方的北部边民了,若非亲眼所见,我也未必信。」
此行最引舟山军注目的,是北冥自铸的第一口「绀锅」。
铁锅高逾尺,厚逾指,以旧时女真人遗法炼造:土坑炼铁、炭泥保温、以山中磁砂为料,砸碎虾夷人贡来废铁掺合其中。锅上刻有「北冥元年」四字,虽字拙工粗,却气势不凡。
王大虎手抚铁锅,沉声言道:「尔等自今日起,可拟正式入‘千岛物流联络系统’,名为‘北冥航段’。」
温蒂罕合勒图与温蒂罕也里哈齐声叩谢,许下「岁供熊掌百副、熊皮五十张、鹿脂三百斤、铁器十具、冬毡百匹、烟干鱼万斤」为年贡。
周蒙花笑问:「若再见虎,岂不也要抓来贡我?」
温蒂罕也里哈拱手应道:「只要虎来,我便擒之!」
当夜,王周二人登楼远眺,海涛声中,雪林远黑,火光点点。
「当年若非梦华将这批猛安族人留命,恐怕如今此处仍是化外荒原。」
王大虎微叹:「方梦华不杀不逐,却让大明得了这一方忠民、忠地、忠产。可谓先声后利,仁政开疆。」
他转头对妻子说:「这里我们可不能只是来看热闹。你我明日就划定港口边界、设立渡口、启用盐场,再留下两个班的工匠与教谕。这些人,是可以培的。」
周蒙花颔首道:「再议个‘北冥巡检司’,设军火库、传旗塔、鼓号制,别让人觉得我们来过就是结束。」
「错,我们的来,是开始。」
次日,舟山军第三师于北冥最南端的阿瓦恰湾设立「北冥巡检司」,并以官军礼将两猛安部授为「屯守义民」,发给明式衣冠、女真文与汉文混刻的垦拓印牒,准其世代耕猎、商通南北、子孙得入学读书。
自此,北冥不再仅是流放之地,亦不止为蛮荒孤垦。
它,成为白海航路上的新星,亦是大明疆域北陲最坚固的一道火线。
而远在南方的方梦华收到密报,读到「北冥巡检司设立,熊掌贡上」的奏章时,轻声一笑:「合厮罕与别里买两部,终究还是被我用活了。」
奏报最后写道:「北冥大荒,如今已非死地,而成新国肇基之地矣!」
方梦华阖卷,立于殿中长思。
她想起当年在舟山军战舰上对众将宣示时的话:「将心比心,予彼生路,或可为我江山立不世之功。大明之治,当超汉唐!」
如今初见成效,心中不由一阵欣慰。
但她亦知,这只是开始。
北冥大荒地广人稀,日后必须以更大规模移民、建市、设官,才能真正纳入版图。
正思量间,辅政大臣李纲、包完、吕将、祖书林等人陆续入殿。
方梦华振作精神,命道:「北冥之地,已开荒成活。着北海道司令李天佑,率舟山军北海舰队,再行增兵一千,派遣屯田官五十员,设北冥府,置守牧使、屯田使、贸易使各一员,新设白海都护府统辖!」
「另谕国子监,选拔能通女真语之俊士三百人,分批北上,教化开智!」
「此地,当为我大明之北门!」
众臣皆振奋颔首。
而在千里之外,冰封的堪察加湾畔,北冥村庄内,女真人、虾夷人、伊捷尔缅人混杂而居,炊烟袅袅,海鸥鸣叫。
孩子们赤脚奔跑在海岸冰雪之上,口中学着陌生的汉字唱歌;老人们则围坐在火堆旁,向年轻人讲述旧日草原与大海的故事。
远方,舟山军巨舰的旗帜在灰白天幕中猎猎作响。
那旗上,绣着四个大字——「白海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