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第883章
作为曾经罗慕路斯帝国的首都,七丘之城见证了这个庞大帝国最辉煌的岁月。
最初,这里确实只是台伯河畔的七座山丘,但随着帝国铁骑征服四方,这座都城如同海绵般不断吸收着整个文明世界的精华。
从空中俯瞰,整座城市呈放射状向外扩展,十二条主干道如同太阳的光芒般从市中心向外延伸。
最外围的城墙周长超过二十公里,将整片平原与山丘都囊括其中。
大理石建造的凯旋门巍然耸立在每一条入城大道上,上面雕刻着帝国历代皇帝的丰功伟绩。
市中心的大竞技场堪称建筑奇迹,其椭圆形的看台可容纳超过八万名观众。
在帝国鼎盛时期,这里每天都会上演令人血脉偾张的表演:从角斗士们真刀真枪的生死对决,到来自异域的猛兽与勇士的搏斗,甚至会在注满水的场地内进行小型海战模拟——整个地中海舰队的战术都能在这里重现。
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据说能传到数里之外。
不远处的万神殿则展现了帝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巅峰成就。
直径达43米的巨大穹顶至今仍是建筑史上的奇迹,顶部的圆形开口让阳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照亮殿内供奉的诸神雕像。
这些用最上等的大理石和青铜打造的神像,每一尊都价值连城。
城市北部的赛马场更是奢华至极,长达600米的赛道两侧耸立着来自沙漠王国的方尖碑和爱琴海的青铜雕像。
贵族们在这里一掷千金,为他们支持的御者下注。
而与之毗邻的大剧院则上演着最精致的戏剧,从古典悲剧到滑稽喜剧,应有尽有。
但最令学者们魂牵梦萦的,还是那座举世闻名的大图书馆。
三层高的建筑内收藏着超过七十万卷莎草纸和羊皮纸书卷,涵盖了当时已知世界的全部知识。
来自亚历山大港、雅典、巴比伦的珍贵典籍都被精心抄写保存于此。
图书馆的穹顶上绘制着精美的星图,大理石地板上镶嵌着世界地图。
七丘之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文化与艺术的气息。
街边的喷泉雕塑出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手,广场上的纪念碑记载着伟大的历史事件,就连普通民居的墙壁上也常常装饰着精美的马赛克画。
这里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整个旧世界当之无愧的文化心脏。
来自帝国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哲学家汇聚于此,共同谱写着人类文明的华彩乐章。
但这一切辉煌,如今都已化作冰封的废墟。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雪粒,在残破的立柱与拱门间呜咽穿行,仿佛在哀悼这座伟大城市的逝去。
昔日人声鼎沸的竞技场,如今只剩下半圈摇摇欲坠的看台。曾经镶嵌着象牙与黄金的皇帝包厢,如今被厚厚的冰层覆盖;那些角斗士们浴血奋战的沙场,现在积满了肮脏的雪污。
一只瘦骨嶙峋的野狼从坍塌的拱门下窜出,警惕地嗅了嗅空气中的陌生气息,又迅速消失在废墟深处。
万神殿的穹顶早已坍塌,那个曾经让阳光如圣恩般倾泻而下的圆形开口,如今只能望见铅灰色的天空。
殿内那些价值连城的神像,不是被冰雪侵蚀得面目全非,就是被人为砸碎。
旧神信徒的献祭激怒了幸存下来的人们,他们或许无法对抗有神灵赐予的力量的旧神信徒,但在那些邪恶的家伙离开之后捣毁神像还是做得到的。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是那座曾经汇聚人类智慧结晶的大图书馆。
传教士们站在焦黑的废墟前,心痛的几乎无法呼吸。
烧焦的羊皮纸碎片像黑色的雪花般散落在积雪之中,偶尔能看到几个残缺的文字。
一位年长的传教士跪倒在地,颤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块烧焦的泥板——上面依稀可见古老的楔形文字。
“这些.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啊“他的声音哽咽了,镜片后的双眼泛起泪光:“就这么就这么化为了灰烬“
图书馆的穹顶星图早已坠落,那些用纯金打造的星辰散落在废墟各处。
一个传教士从雪地里拾起一块残破的马赛克,上面还保留着古希腊哲学家的残破的面容。
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入怀中,仿佛这样就能挽救一点逝去的文明。
整座城市就像一具巨人的尸体,那些倒塌的立柱如同折断的肋骨,残破的拱门像是张开的伤口。
而在这些文明的残骸之下,幸存者们像老鼠一样苟延残喘,将祖先的智慧结晶当作取暖的燃料。
传教士团长凝视着这片废墟,握紧了手中的圣典——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新神的信仰,更是重建文明的希望。
在浮空城工程师的指导下,第一座移动式能量塔仅用三天就矗立在了七丘广场的废墟上。
这座约十五米高的钢铁造物通体散发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其上镶嵌的铭刻着恒温结界的金属板上流淌着光晕。
当蒸汽锅炉第一次喷吐出白色烟柱时,这道袅袅升起的蒸汽在死寂的城市中格外醒目,就像黑暗中的灯塔般吸引着四面八方幸存者的目光。
能量塔前的空地上,传教士们竖起了一尊三米高的新神雕像——那是一位身披金甲、手持帝国旗帜的威武战神。
雕像基座上是直径五米的巨型神徽,用反光的金属材料打造,即使在阴天也闪闪发光。
这样张扬的宗教象征在七丘之城这个被旧神信徒大量献祭幸存者的地方,无疑是在公然挑衅。
果然,在雕像落成的当天傍晚,几个蒙面的幸存者躲在断墙后朝工地投掷石块和腐烂的食物。
一块碎石擦伤了正在布线的工程师的脸颊,但传教士们只是平静地继续手头的工作。
负责警戒的蒸汽骑士甚至没有启动蒸汽装甲,只是用机械眼冷冷地扫视了一圈投掷者的藏身之处。
“不必理会这些试探。“传教士团长对部下们说,“饥饿和寒冷会教会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架设在能量塔顶的高音喇叭。
这个用炼金术强化的发声装置每隔半小时就会用标准的帝国官话广播:“所有幸存者请注意,我们提供食物、药品和温暖的住所。只需参与营地建设,就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传教士们深谙人心。
他们没有一上来就要求幸存者改信,而是巧妙地用劳动换取生存物资的方式打开局面。每天清晨,能量塔周围都会摆上几个大桶,里面有用压缩饼干熬制的热粥,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诱人的食物香气却做不得假。
这些食物的香气在寒冷的空气中飘散,比任何传教词都更具说服力。
与此同时,浮空舰队已经分散行动。
三艘浮空艇前往北方的港口城市,两艘飞向东南方的农业平原,剩下的则继续在七丘之城周边建立前哨站。
每艘浮空艇都携带着一支传教团队,准备将新神的福音像涟漪般扩散到整个旧世界。
在浮空城模块的物资支持下,传教士们根本不担心补给问题。
他们的仓库里堆满了从北境运来的压缩饼干、罐头食品、保暖衣物和医疗用品。
这些珍贵的物资就像诱饵,正等待着绝望的幸存者自投罗网。
而一旦幸存者开始依赖能量塔的温暖,接受新神信仰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
珀菲科特的书房里,一盏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她坐在宽大的橡木书桌前,指尖轻轻翻阅着刚从旧世界传回的最新报告。
随着阅读的深入,她异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能在七丘之城这样的旧神腹地站稳脚跟,这些传教士做得比预期要好。“她将报告放在一旁,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红茶,一边赞许,一边小口的啜饮。
虽然目前正式皈依新神的信徒还不足百人,但在当地居民明显抵触的情况下,能够建立起稳定的据点已经难能可贵。
当读到关于旧日诸神大规模献祭的段落时,珀菲科特的眉头紧紧皱起。
茶杯被她重重放回托盘,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为了维持神力,竟然献祭了整座城市的居民?“她的声音冷得像极地的寒风:“这些所谓的神明,比我想象的还要贪婪和残忍。“
但很快,她就将愤怒压下,转而思考更实际的问题。
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传教士们已经打开了局面,接下来.“她自言自语道,“只要能够恢复当地的资源产出和生产,就能够逐渐让城市恢复活力,这样一来信仰的传播和辐射周边地区也就不是问题了。“
突然,她的手指停了下来。
一个危险的念头浮现在脑海:“七丘之城作为旧世界的核心,旧日诸神在那里举行过大规模献祭.这意味着当地很可能会孕育出极端的邪神教派。“
她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地图前,凝视着标记着七丘之城的区域。
“派去的三台弑神装甲“她的指尖划过地图上标注的军事部署,“如果遭遇神战,恐怕远远不够。“
这个认知让她的后背泛起一丝凉意。
当初派出浮空城模块的决定现在看来无比正确——它不仅是一个移动补给站,更是一个强大的战略威慑。
模块上搭载的炼金武器足以对抗一般的神侍和从神。
珀菲科特回到书桌前,迅速写下一份新的指令。
她决定再增派两支蒸汽骑士小队,并额外配备两台弑神装甲。
“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她一边书写一边低语:“那些旧神绝不会坐视信仰被夺走。“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将指令卷起,用火漆封好。
漆印上是新神的徽记——齿轮与火焰交织的图案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这次传教活动不仅关乎信仰的传播,更是一场与旧日诸神的正面较量。
珀菲科特将羽毛笔蘸满墨水,微微蹙眉,思索着该如何向内阁陈述她的计划。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请求,而是一项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命运的战略布局。
“致内阁诸大臣,“她的笔尖在纸上流畅地滑动,“关于新神计划在旧世界的推进,现需请求以下支援“
她停顿了一下,笔尖悬在纸上,墨水滴落成一个深色的小圆点。
这不是要物资——浮空城的仓库已经为传教士们准备了足够的补给;也不是要军队——弑神装甲足以应对大部分威胁。
她需要的是更珍贵的东西:人才与技术。
“首先,调派三百名熟练工匠,包括建筑工程师、炼金术士和农业专家。“她继续写道,字迹清晰而有力,“其次,需要约两千名志愿移民,最好是青壮年家庭,这些人员将分批次通过浮空舰队送往旧世界各主要城市。“
写到此处,珀菲科特抬起头,望向墙上悬挂的旧世界地图。
那些被红笔圈出的城市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只剩断壁残垣。
仅靠当地幸存者和传教士,或许能维持一个小型聚居地,但要重建整座城市?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们必须认识到,“她的笔尖变得更加用力:“旧世界的重建不仅关乎信仰传播,更是人类文明存续的关键!北境虽暂时安全,但若旧世界彻底沦陷,我们将失去最后的文化根基。“
她详细列举了需要优先重建的城市:七丘之城、弗朗斯的白珍珠港.
这些地方不仅战略位置重要,更承载着人类最宝贵的知识遗产。
接着,她的笔调变得更为恳切:“特别提请内阁注意,旧世界仍有许多与帝国交好的国家。在末日降临前,他们曾用珍贵的炼金术典籍和神器换取我们的庇护所技术。
如今这些国家大多陷入绝境,正是我们雪中送炭的最佳时机。“
“建议立即重启'文明火种'计划,“她继续写道,“选拔优秀的传教士和技术人员,组成混合使团前往这些友好国家。他们将带去新神的福音,也带去重建家园的希望。“
写到最后,她的笔迹变得格外庄重:“这不仅是一次传教行动,更是人类文明的自救。“
她仔细检查了一遍信件,确保每个要求都表述清晰,每个理由都足够充分。
虽然以她的身份完全可以强令内阁执行她的命令,但珀菲科特这一次选择了说服。